花源镇 - 乡镇概况

花源镇交通优越。距成都20公里,离双流国际机场9公里,108国道线、成乐路横贯其中,交通区域优势举足轻重。该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其东北面有牧马山峦延续,杨柳河、金马河两大河流灌溉着沿河两岸的良田,大小沟渠纵横交错。属新津县粮食基地之一。还相继成立了大型养殖场、百亩速生杨基地、巨桉树苗种植基地。
种植业主要以种水稻、小麦和油菜籽为主。以张渡村、白云村为主的蔬菜基地1000亩,全镇林业以防护林,四旁植树和经济林为主。经济林主要有果树、水杉等。 全镇养殖业主要以养猪为主。小畜禽出栏34.25万只,达到和保持"万鸡村"3个,"万鸭村"3个,"万鹅村"一个。
服务体系:全镇设有农业技术推广站、农经、农机、水利等站,农业技术推广站服务项目有农业技术推广、蔬菜种籽、农经、小型农用机械、化肥供应、病虫防治。农机站服务项目有油料供应,农机器具修理的制造;水利站服务项目是农田水利灌溉,水利工程维修,开发利用和管理。
花源镇 - 城镇规划

花源镇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自然环境。距新津县城11公里,距成都市区20公里,境内有川藏路、大件路2条快速通道直通市中心;花果山处牧马山中段,距国际高尔夫俱乐部仅1公里,杨柳河从镇中心穿流而过,蕴育了花源镇独特的山水生态环境。
花源镇着力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上下工夫,逐步培育形成了三大支柱产业:一是工业产业。花源镇现有企业103户,其中工业企业56户,规模企业22户。200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82亿元,占GDP比重69%以上。工业企业共安置劳动力2800人。今年1—6月引进工业项目12个,总投资3.85亿元。目前在建投资千万以上项目6个,全部建成后可新增利税2千万以上,新增就业岗位上千个。二是房地产业。目前,全镇引进、在建房地产项目5个,包括金秋乐园房产、中鹏房产、泰来房产、倍特房产、长城房产。总占地1400余亩,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总投资近8亿元,建成后可为城镇聚集2万常住人口。下一步还将重点打造牧马山生态居住区,近期内即将推出一个300亩的大盘。三是文化产业。依托开元艺术学院(川师艺术学院、西华大学禾嘉学院、成都职业艺术学院)和白云寺丰富的文化底蕴,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其中,开元艺术学院占地220亩,师生6000余人。即将引进的“四川工业联合技术学校”,总投资8亿元,占地860亩,预计师生可达20000人左右。
花源镇 - 资源情况

电:有11万千伏变电站,保障电力稳定供给。
气:天然气可日供20万立方米。
通讯:电话、光纤等已实现村村通,实现通讯无盲区。
学校:占地54亩的标准化中小学,集小学、初中教育为一体,可容纳1200名学生就读;占地220余亩,投资2亿元兴建的民营学校——成都开元艺术大学,集四川师范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西华大学禾嘉学院、成都职业艺术学院为一体,在校师生6000余人。
医院:花源镇中心卫生院(县第三人民医院),建筑面积4071㎡,总投资近800万元,设防保、内、妇产、儿、急诊等科室,服务优质,设备技术一流。
花源镇 - 产业情况
花源镇按照“以房地产业为支撑的工贸型城镇”的定位,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了三大支柱产业:一是工业产业。花源镇现有工业企业103户,其中规模企业22户。200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82亿元,占GDP比重69%以上。工业企业共安置劳动力2800人,占全镇劳动力36.3%。二是房地产业。目前,全镇引进、在建房地产项目5个,总占地1404亩,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总投资近8亿元,建成后可为城镇聚集2万常住人口。三是文化产业。依托开元艺术学院(川师艺术学院、西华大学禾嘉学院、成都职业艺术学院)和白云寺丰富的文化底蕴,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其中,开元艺术学院占地220亩,师生6000余人。即将引进的“四川工业联合技术学校”,总投资8亿元,占地860亩,预计师生可达20000人左右。

2、农民集中居住情况: 2005年新建农民集中居住点1个,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入住农户76户328人。目前正新建农民新居工程“柳河苑”一期3万多平方米,预计7月底将竣工,可集中265户800余人;新居工程二期已进场开工,建设面积4.3万平方米,可集中397户1200余人。
3、土地向业主规模集中情况:截止目前,花源镇实现土地流转4570亩,全部为耕地,占全镇耕地面积的21.8%,涉及业主30户,带动农户1800余户。建成蔬菜基地1200亩,优质水果基地1300亩,笋用竹基地1100亩。
全镇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7088人,其中今年新增600人。全镇建成充分就业社区(花源社区)1个,集中居住区失地农民就业率达96%以上,全部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
花源镇 - 低密住区
花源镇自然景观是高端住宅先天的必备,这是中国乃至世界都已经认可的一条至关重要标准,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人工痕迹太重决定了城市高端住宅有着难以逾越的局限性,浣花城市低密住区虽然紧挨几大主题公园和有浓郁文化氛围的杜甫草堂,有着较好的人文景观,但它仍不可避免的带有城市高端住宅的局限性——容积率相对较高,缺乏独特的自然景观。

同时,新津县特别邀请了全球著名的规划设计公司阿特金斯专门为花源镇进行筹划,设计规划了广场庆典区、创意遐想区、音乐漫步区、餐饮娱乐区、滨水游览区、滨水住宅区等多个主题街区、大型中央广场,大片绿地、音乐喷泉、艺术大剧院、高耸的教堂等欧式建筑特色明显的公共设施,将为游人活动提供充裕的空间,将小镇的低密生活演绎到极致。另外,根据不同区域和土地利用性质的不同,结合“打造低密度、高品质的住区”理念,规划在不同地块开发强度指标上提出了不同要求。在老镇区、风貌核心区等形成开发较高密集的区域,沿牧山大道(大件路)形成中高密度开发区域,牧山大道(大件路)与杨柳河之间形成中低密度的区域,杨柳河以东牧马山片区进行低密度的开发。
在《水城新津总体规划》正式通过评审后,已经有不少的国内外房地产企业瞄准新津花源镇,准备在花源镇大展拳脚,投资开发无数高品质的低密度项目。由此可见,在不久的将来,一场低密度、高品质的房地产开发大潮将在新津花源镇隆重上演。
先天优势独特,后天筹划完美,如何早日让这个中国低密住区的“第四城”呈现在人们面前,让更多的人们享受到这个世界级居住社区呢?花源镇有关负责人认为,从区位上讲,花源镇是成都南部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理位置和地理优势决定了她不仅将成为南部新城的功能性补充,又是新津通往成都的桥头堡。要充分发挥其桥头堡的作用,就必须基础先行,借助民间资金、通过项目包装,把基础配套做好了,城市才具备发展的基石,从而快速融入都市化进程。
新津从2007年7月15日正式开始建设成都至新津的免费快速通道,该道路建成后,成都到新津的时间将缩短一半,新津也将完全融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当然,从成都到花源镇高端低密度社区的时间则更短。道路改扩建仅是花源镇建设的冰山一角。3年来该镇实施城市建设项目123个,编制了城镇总体规划、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市街景风貌设计导则等14个深度性规划设计,城市规划面积由3平方公里调整为7.98平方公里,城市发展更加科学有序。其他如学校、医院、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等配套功能逐步完善,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新津县正在进行全面规划,科学统筹,力争让新津花源镇这个中国低密度居住社区早日呈现在人们面前,也让更多的人早日享受到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低密度社区生活。[1]